本文通过民国交际花、改革开放女企业家和当代科技创业者三个典型形象,展现上海女性百年来的形象演变与社会角色转变

上海龙凤419手机
【1920s:百乐门最后的红玫瑰】
87岁的周淑芬至今记得1948年百乐门圣诞舞会的盛况。作为当时沪上最负盛名的交际花,她定制的旗袍要提前三个月向"朱顺兴"老师傅下单,用的都是苏州运来的真丝料子。"我们那时候的化妆品都是从巴黎捎来的,"周奶奶抚摸着泛黄的老照片,"一支口红要一个大洋,够普通人家吃半个月。"照片里,18岁的她穿着缀满亮片的旗袍,正在为美国水兵点烟,背景是百乐门著名的玻璃舞池。如今住在养老院的她,仍保持着每天涂口红的习惯,只是再没人请她跳一支华尔兹了。
【1980s:南京路的"衬衫女王"】
1985年,王丽华在华亭路服装市场支起了第一个摊位。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返沪知青,靠着自己裁剪的的确良衬衫,三年内开出了上海第一家私营服装公司。"那时候的女人都想要件'王小姐衬衫',"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老照片说。照片里烫着大波浪的她,站在柜台后给外国游客量尺寸,身后挂满各种颜色的衬衫。最风光时,她的店铺创下日销2000件的纪录,甚至引来《解放日报》的专题报道。如今64岁的她,已经把公司交给女儿打理,但每天仍要亲自检查新到的样衣。
【2020s:陆家嘴的"AI女神"】
张敏的办公室正对黄浦江拐角,这个35岁的AI公司CEO保持着每天6点晨跑的习惯。毕业于MIT的她,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穿搭系统已服务超百万用户。"上海女性最特别的是既追求精致又讲究效率,"她边说边调出手机APP,系统根据她当天的会议安排推荐了藏青色套装。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,她创立的"TechMom"社群已聚集了300多位科技行业女性。在她最新一期的短视频里,穿着实验服的她正在演示如何用算法预测下一季流行色,背景音乐是周璇的老歌《夜上海》。
爱上海最新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