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双循环格局下的上海答卷: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城市更新并行记" 【城市观察员 王沪生 上海报道】清晨的陆家嘴,建设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厦正在进行最后的玻璃幕墙安装;午后的杨浦滨江,老厂房改造的数字经济产业园迎来首批入驻企业;傍晚的
【城市观察】石库门里的新生活:解码上海历史风貌区的"活化"密码 【首席记者 周明】清晨7点,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思南公馆的石库门弄堂里,咖啡师小李正在准备开业。这处历经百年风雨的历史建筑,如今已成为融合海派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城市客厅。
【民生观察】步行15分钟的幸福半径:上海社区生活圈实践样本调查 【基层治理组 上海报道】早晨在社区食堂吃一碗热乎的辣肉面,送孙辈到小区门口的托育中心,步行十分钟到社区医院配药,下午在街角口袋公园和老邻居下棋...这是曹杨新村居民张阿婆
【特别报道】双循环格局下的上海答卷:2025城市发展白皮书 ■ 经济转型:新动能培育1. 产业升级:- 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- 张江人工智能岛创新生态- 北外滩数字航运枢纽建设2. 消费升级:- 首店经济3.0版本演进- 夜间经济质量提升计划- 本
【城市观察】"修旧如旧"还是"破旧立新":上海老城厢更新中的文化传承困境 【现状调查】1. 保护建筑数据库:- 现存石库门里弄建筑3820栋(较2000年减少63%)- 挂牌历史保护建筑年增率不足2%- 黄浦区老城厢人口密度仍达4.2万人/平方公里2. 改造模式对比:• 新天地
【双面绣】上海:在传统与未来间起舞的2025城市报告 (首席城市记者 陈墨 上海报道)清晨6点的豫园九曲桥,老茶客们正用紫砂壶冲泡着第一道碧螺春;同一时刻,张江科学城的量子计算实验室里,90后科研团队已开始调试最新一代光子芯片
【深度调查】梧桐区复兴计划:上海历史风貌保护的"绣花功夫" (首席城市记者 周明 上海报道)清晨7点,永康路上的咖啡店主擦拭着Art Deco风格的门框;上午10点,张园石库门里弄的年轻人正在共享办公空间视频会议;下午3点,衡山路8号的水塔美术
【城市更新启示录】老城厢新生:解码上海历史风貌保护的"绣花功夫" (主笔记者 陈砚)清晨6:00,永康里的老茶客们已在改造后的街角公园摆开棋盘;上午10:30,田子坊的设计师工作室里,年轻人正在修复老建筑的木质窗棂;下午3:15,张园的西式洋房内,历
【特别调查】"修旧如旧"的现代诠释: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双轨记 【更新与保护的辩证法】清晨7点,改造后的田子坊里,老居民在保留了原貌的石库门天井里打太极;上午10点,苏州河畔的百年仓库里,年轻设计师在改造后的loft空间创作;下午3点,新天
【特别报道】从"工业锈带"到"生活秀带":苏州河42公里岸线的十年蜕变 【工程纪实】■ 核心数据:- 贯通岸线总长42公里- 拆除阻隔点56处- 新增公共空间38万平方米- 修复历史建筑24处- 新建慢行系统26公里■ 关键节点:◇ 2015年:启动沿线企业搬迁◇ 2018年:试